http://big5.ifeng.com/gate/big5/ ... 20808/6887159.shtml
瀋陽商家稱確實有公安局牽頭打假行動
近半個月以來,遼寧省瀋陽市颳起了一股店舖關門風,記者走訪了瀋陽市內五區,許多店舖關門。有店舖的則對外挂上“正在裝修”的牌子,半開半關“偷偷”營業。當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要買貨,店家還遮遮掩掩擔心記者是“便衣”來檢查。
關門的商鋪分佈于各個行業,餐飲、理髮、KTV、汽車維修……有的整條街近百家商鋪都停業。記者了解到,這是源於很多店家都相信了最近要“嚴格打假”的一條傳言。
“滿城儘是卷簾門”讓市民感到諸多不便,一些市民反映,“吃飯沒處去,理髮沒出去,洗車沒地方,連超市都不開。
微博、論壇等網路空間都在熱烈討論瀋陽市面上的“大蕭條”。今天,瀋陽市政府已經出面辟謠。
汪女士在瀋陽一家綜合性商品市場賣服裝,該市場有近3000家商戶。她告訴記者:“最嚴重的是一週前,樓上近千戶10分鐘之內全關了。聽說抓人、罰款,拿錢人才能放出來。五證俱全要七證,七證齊了要九證,反正總是要找你麻煩,現在我都不敢開門。來顧客了,看明白不是來查的,才敢賣個一件兩件的。”在瀋陽市鐵西區重工街和保工街,記者看到關門的商鋪一家連著一家,有的店門虛掩,有的半挂卷簾。
“本來是不怕檢查,但這次檢查就是為了罰款,一罰就是幾萬元,而且還抓人扣貨。比如,你有個員工健康證去年沒年檢,人就被當場帶走,交錢贖人。”
一家粥鋪的老闆周女士對記者很警覺,“你不是警察吧?聽說要收幾十個億才夠,檢查到一隻蒼蠅就罰兩千,總之就是找你麻煩。現在周邊商鋪不管什麼行業都不敢開,聽說是要為全運會做準備,錢不夠用了,就罰我們的。賣水果的檢查出水果有化肥就罰,賣衣服的查出衣服品質有問題也罰。”
當記者追問究竟哪家被罰了,是誰處罰的,這些店家卻誰也說不清楚,他們都只是“聽說”。“昨天帶兒子下樓玩,想買點水果,結果水果店關了。兒子玩累了,想喝水,結果便利店關門了。我家附近連賣菜的都關門歇業了。”一名市民發帖稱。
記者來到瀋陽市主要商圈,包括五愛市場(東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之一)、大西電子市場(東北區域綜合性電子產品批發市場)、三好街(東北區域電子產品批零市場)、九路傢俱市場和東湖綜合市場。
記者在地處瀋陽市中心的五愛市場紡織品市場和小商品市場,沒有發現大面積商鋪停業狀況,客流也都正常。但是緊鄰五愛市場的沈州路兩側,大量的櫥櫃、門業專賣店都緊閉大門。
大西電子市場則較為蕭條。該市場的一樓基本正常,二樓有一半檔口停業,三樓基本沒有開門的商鋪。在營業的商戶也紛紛議論著停業潮,表示很擔心遭遇突擊檢查和罰款。
在瀋陽西部的九路傢俱市場,近百家瓷磚專賣店只有五家規模較大的開業,其餘都大門緊閉。
在九路市場附近繁華的商業區興華南街上,只有部分餐飲店開業,大部分仍然關門,美容美發等店舖也都關著。
在於洪區東湖綜合市場,除了菜市場營業外,其他近千戶商家基本都停業。
對此,瀋陽市有關部門回應稱,這是“因受不實傳言影響”所致。
瀋陽市有關部門表示,相關部門除正常管理工作外,並未採取集中整治行動,更未採取高額罰款措施。希望廣大經營業戶勿信傳言,正常營業。
8月7日出版的《遼寧日報》頭版、《遼沈晚報》頭版、《瀋陽晚報》5版、《時代商報》頭版均以《勿信傳言正常營業》為標題,作了相關報道。
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在新浪網開設的官方微博“瀋陽發佈”7日也發佈了相同資訊。
然而,針對以上回應,部分商家卻並不買賬。經營服裝店的李女士質疑說:“之前確實有公安局牽頭的‘打假’行動,也肯定有抓人的行為。如果僅僅是謠言,並沒有實際行為,謠言哪那麼容易口口相傳,而且成千上萬家店舖都嚇得紛紛關門,這絕不是空穴來風。現在看到‘打假’打得不講究方法,引發眾怒,影響瀋陽明年舉行全運會的形象了,政府又把頭縮回去了。說是謠言,那謠言傳了快1個月了,政府早幹嘛去了?”
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瀋陽市委宣傳部,希望就相關情況進行採訪,截至記者發稿前,未得到任何回應。
瀋陽市工商局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,市工商局近期並未採取此類“打假”專項行動。如要採訪,需向領導請示。截至發稿前,記者也未得到任何回應。